高教每日要闻
2014年第18期(总第22期)
高等教育研究所
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2014年2月21日(星期五)
【院校动态】
【上海财经大学改革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凸显通识教育】上海财经大学改革本科人才培养模式,注重从传统的重专业化训练,向强调逻辑思辨、沟通交流等综合能力的通识教育转变。上海财经大学构建了7大模块通识教育课程体系:“语言与跨学问沟通”、“经典阅读与历史学问传承”、“哲学思辨与伦理规范”、“艺术修养与运动健康”、“经济分析与数学思维”、“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”和“社会分析与公民素养”。本科生通识教育类课程学分占本科第一课堂学分的比例将从目前的20%左右提高到50%。通识教育课程在未来三年,每年新建20门左右,同时按照通识教育改革要求,完成现有课程的更新,提高课程质量。(教育部网站)
【国际化人才要有国家意识】近日,首届北京高校党委书记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,论坛以“践行群众路线推进高校党建创新”为主题,旨在总结、交流高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丰硕成果,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受邀在论坛上作了《努力探索国际化创新人才的培养之路》的主题发言,她从“树立国际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”、“构建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学科课程体系”、“促进教学模式与方法国际化”三个方面,先容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方面取得的经验。王玲书记指出,树立国际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一要把中国放在全球视野下,二要在历史视野下看中国,三要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下看中国,四要在局势动态变化下看中国。国际化人才培养,一要强调国家意识,二要强调责任意识,三要强调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。国家意识、责任意识、专业精神、职业道德,它们之间是互动的,是要靠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起作用的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涉外的财经类高校,过去大家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,外语技能很重要,于是在课程设置中,语言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。后来发现,语言以外的技能培养也很重要,又加了相应的课程。最后大家突然发现,能否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,其实最关键的不是常识问题、语言问题,而是做人的问题,是责任感与立场的问题。只有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人,知道中国的历史变化,知道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,才可能在多元学问冲撞中找准位置,拥有自信;责任是品德教育的灵魂,责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是首位的,责任意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。(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网站)
【名词说明】
【美国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】 常春藤盟校,又称常春藤大学,即哈佛大学、耶鲁大学、宾夕法尼亚大学、普林斯顿大学、哥伦比亚大学、布朗大学、达特茅斯学院、康奈尔大学,均聚集于美国的东北部。最初,常春藤盟校是一个体育联盟,主要为了开展竞技比赛。后由于它们在学术领域均具有浓厚学韵、师资雄厚、学生出众等特点,逐渐被视作美国最顶尖高等教育的代表。因几所学校均历史悠久,建筑外爬满绿色藤蔓,故名“常春藤联盟”。(文汇报)
【澳大利亚G8】澳洲八校联盟(GroupofEight),又称澳洲八大名校,是八所澳大利亚一流大学的教育共同体常设机构,1999年9月成为官方注册单位。成员包括澳大利亚国立大学、墨尔本大学、悉尼大学、新南威尔士大学、昆士兰大学、西澳大学、莫纳什大学、阿得雷德大学。其成员皆为澳洲历史悠久、享誉国际的顶尖研究型大学,被普遍公认为是澳洲版的常春藤联盟,在南半球与环太平洋地区始终位居领导地位,更享有澳洲政府将近七成的教育和研究预算。
【中国C9】国家教育部支撑并鼓励建设的中国常青藤大学即“C9”是首批进入国家“985工程”建设的九所著名大学,即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哈尔滨工业大学、浙江大学、复旦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南京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。在全国高校中,这9所大学虽然其数量不到全国高校总数的1%,但年度科研经费、两院院士以及国家重点学科、重点实验室、在校研究生数等关键指标却占到相当大比例。